中国古生物学会代表访问日本探讨合作(2025年6月27-30日,日本札幌)
中日古生物学者于6月27日在日本札幌召开会议,探讨在亚洲古生物协会(APA)框架下深化双边合作,聚焦化石研究、地层学及东亚地区的古地理演化等领域。
中国代表介绍了中国古生物学会近年取得的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如发现距今16.3亿年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和埃迪卡拉纪冠群海绵Helicolocellus,展示了中国在古生物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在合作讨论环节,王军理事长提出开展火山灰与化石保存机制的国际比较研究,涉及中国、日本、欧洲的著名化石点。同时,中方还介绍了“深时东亚古地理”项目,邀请日方提供地球化学与古植物资料。双方还就中生代古植物演化、放射虫生物地层以及动物起源等合作方向展开交流。其他合作构想还包括中日韩在放射虫生物地层对比方面的协作,以及通过融合化石记录与现代生物学,共同研究早期动物的演化过程。
双方同意将在2027年、泰国召开的第三届亚洲古生物大会(APC3)中共同设立专题会议,并积极推动青年学者交流与“深地计划”下的合作申请。
此次赴日本访问人员一起参加了日本古生物学会在札幌举行的2025 年的年会,期间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王军做了题为“Permian Vegetational Pompeii: a 300 MYA coal-forming swampy forest”的特邀报告。该报告在日本古生物学会的学者中反响热烈。
为了增加对活动火山了解,中日双方在29日执行了日本有珠火山(Mt. Usu) 的 野外巡檢。该火山是武岩质安山岩组成的成层火山(Stratovolcano),直径约 1.8 km 的外轮山。历史喷发期(1663–2000 年);期间喷发次数共 9 次。中方访问人员在日方火山研究人员的指引下考察了禅光寺崩移沉积(8 ka);历史喷发形成的熔岩穹丘(如 1822 年小有珠、1945 年昭和新山)以及1977–1978 年喷发区。
此次会议巩固了中日双方在古生物领域的合作意愿,为未来东亚地区的学术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