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研讨会在中国古动物馆召开
6月17日,第七届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研讨会在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以下简称古动物馆)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推动地质古生物知识的普及,促进地质科学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古动物馆供图
来自全国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开幕式,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王军、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党委书记刘俊等专家。王军在致辞中提到,科普工作要兼顾科学性和趣味性,用生动的方式讲述化石背后的故事;要利用新技术拓展科普渠道;要让地质知识惠及更多群众。刘俊则表示,在新媒体时代,要建立更有效的科学传播体系,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前沿科学。
研讨会上周忠和院士作主题报告
会议邀请了多位专家作主题报告,内容包括:进化论研究新进展、青藏高原形成过程对生物的影响,以及古代海洋爬行动物的多样性等。这些报告既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也探讨了如何将这些专业内容转化为大众易懂的科普知识。此外,开幕式上,古动物馆还获颁了“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授牌仪式 古动物馆供图
本次为期四天的研讨会由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主办。与会专家将围绕六个重点议题展开讨论,包括:如何将地质科普与文旅融合、自然类博物馆的创新发展之路、新媒体技术在科普中的应用、古生物文创产品如何激发公众兴趣、科普教育与研学的质量提升,以及科普出版与科学传播的精准传播等。相关负责人表示,会议将为推动我国地质科普事业发展、服务国家科教兴国战略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