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浙江东阳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13-11-19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7届学术年会于2013年11月15~17日在被誉为“中国恐龙之乡”的浙江东阳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能源与地质勘探和生产部门,博物馆、地质公园、化石保护以及出版等行业近80个单位450多名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代表等参加了这次年会,包括三位中科院和美国科学院院士以及来自美国、乌克兰和香港地区的学者。


会议由中国古生物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浙江自然博物馆和东阳市人民政府承办,并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以及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的支持。


大会开幕式于11月15日上午举行,由季强副理事长主持。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部长宋军,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印第安纳大学David Dilcher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周忠和,中国古生物学会杨群理事长,童金南副理事长、孙革副理事长和王永栋秘书长,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王丽霞主任,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潘圣明副厅长,东阳市人民政府郭慧强常务副市长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的代表还包括: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组委会委员、第十届理事会成员、孢粉学分会、古植物学分会、微体古生物学分会、古脊椎动物学分会、古生态学专业分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植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负责人,浙江省、东阳市有关部门领导以及十多家新闻媒体记者等。


杨群理事长在开幕词中指出,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7届学术年会,是中国古生物学界的一大盛事,也是中国古生物学会近三十年多来第一次在浙江举办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浙江省化石资源丰富,国际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俗称“金钉子”)和恐龙化石举世闻名。本次会议将展示中国古生物学和相关学科近年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普教育以及古生物化石保护等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展望新时期古生物学科的发展趋势,总结中国古生物学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探讨古生物学科更好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有效途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宋军部长在致辞时指出,中国的古生物学科已发展成为我国最繁荣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古生物学家在多细胞生物起源与早期演化、澄江动物群、热河生物群等重要特异埋藏生物群、重要地质时期生物的起源、辐射、灭绝与复苏、全球年代地层系统和界线层型等研究领域内做出了一系列具有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并且获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在国际科学界和公众中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古生物学会还积极参与了国务院《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起草,以及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的组建,充分说明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制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王丽霞代表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和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致辞。浙江省国土资源厅领导潘圣明副厅长、东阳市常务副市长郭慧强也分别致辞,对会议的召开表示欢迎和祝贺。


大会宣读了国际古生物学会主席米歇尔·本腾教授(Michael Benton)为本次会议发来的贺信。他在贺信中指出,中国古生物学发展迅速,尤其在最近20年具有重大的国际影响。中国的古生物学成果显著,震惊世界。大量的、来自中国各地的化石新发现让古生物学家和公众激动不已。德国古生物学会主席约基姆·莱特纳教授(Joachim Reitner)在贺信中指出,几周之前,首届中德古生物学会联合学术研讨会在哥廷根大学成功召开,我们感到由衷的自豪和荣幸!可以相信:古生物学在中国前途远大。地球生物学的概念和方法在中国发展越来越壮大,将成为传统古生物学发展的新推动力。


会议上,王永栋秘书长代表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做工作报告。他总结了第十届理事会自2009年10月成立以来,学会在组织学术活动、积极举荐人才、开展国际交流、组织学科发展、学术出版、推动科学普及和传播、加强古生物化石保护以及提升学会工作能力等九个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并对今后的学会工作提出了展望。


大会向三位科学家颁发了尹赞勋地层古生物学奖,向四位青年学者颁发了青年古生物学奖。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沈树忠研究员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谢树成教授获得第七届尹赞勋地层古生物学奖。西北大学刘建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宋海军、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林曰白、沈阳师范大学周长付获得第二届中国古生物学会青年古生物学奖。


大会特邀舒德干院士、美国David Dilcher院士以及季强、袁训来、万晓樵和邓涛等六位知名学者做了大会学术报告,内容涉及蓝田生物群、寒武纪生物群、早期被子植物、古脊椎动物学、侏罗—白垩系海陆相地层对比和白垩纪温室气候研究等主题。会议收到论文摘要近300篇,除了大会报告外,还设立23个分会场并安排主题报告近40个、口头学术报告195个,展版报告25个,有50多位专家担任工作会议和分会场主持人。年会研讨内容反映了我国古生物学在近年来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果,涉及早期生命和多细胞演化,特异化石库及埋藏学,早古生代生物多样性及其演化,晚古生代生物多样性变化,二叠-三叠纪之交生态系演变,热河与燕辽生物群研究进展,重大地史时期生物的绝灭与复苏,中生代生物多样性变化及环境背景,白垩纪生物群与K-T界线,新生代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变化(含古人类学),古生态学、古地理学以及古气候学,综合地层学、旋回地层与高分辨率地层,古植物学与孢粉学,微体古生物学及其应用,古脊椎动物类群的起源与演化,地球生物学与环境,分子古生物学,古生物化石数据库,古生物学教学与人才培养,古生物学博物馆与科普教育以及古生物化石及其保护等。


本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由65位理事组成的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以及由21人组成的常务理事会。选举产生了第十一届理事会负责人,杨群担任理事长,孙革、童金南、邓涛、姚建新担任副理事长,王永栋担任秘书长。会议还确定了学会组织委员会、教育委员会、科普工作委员会负责人,以及学会办公室负责人等。


在11月17日举行的会议闭幕式上,学会为舒德干院士和周忠和院士颁发了中国古生物学会荣誉理事证书。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楚道亮等15位同志颁发了研究生优秀口头报告奖获,向四位同志颁发了研究生优秀展板报告奖,还表彰了8位学会活动积极分子。


来自新华社、中新社、浙江日报、钱江晚报、金华日报、东阳日报等十多家中央和省市媒体参加了大会开幕式和新闻发布会,并采访了浙江奥陶纪和二叠-三叠系“金钉子”、白垩纪恐龙化石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第七届尹赞勋地层古生物学奖和第二届青年古生物学奖的获奖者等。


本次大会还组织了浙江长兴“金钉子”地质公园(煤山二叠-三叠系全球界线层型)、浙江常山及江山奥陶纪“金钉子”、浙江新昌硅化木地质公园等三条野外地质考察活动。
SaveSave
附件下载:

Copyright © 中国古生物学会 地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 邮编:210008

电话:025-83282138 传真:025-83357026 E-mail: psc@nigpas.ac.cn

苏ICP备16036686号-1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1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