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在南京发布
2018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的成果,集中反映了最近一年中我国在古生物学各个分支领域所取得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创新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古脊椎动物(古龟类、早期哺乳类、古鸟类、带羽毛恐龙)、古人类、古生态与古环境、早期生命、地层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云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大学、贵州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领衔完成。
蔡华伟秘书长首先宣读了发布会的来宾和媒体名单,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古生物学年度十大进展自2017年初创办以来的发展情况。在对本次(2018年度)十大进展的评选情况进行简要回顾后,会议正式进入成果发布和简述环节,蔡华伟秘书长宣布,经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成员和荣誉理事(含院士)组成评审委员会投票评选,并经评委会会主任和副主任审定,学会功能型党委审核,评选出“2018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它们包括:
(一)三叠纪具喙的基干龟类及龟类的早期演化
(二)混元兽-改写有袋类起源
(三)距今3-4万年前人类踏足高海拔青藏高原腹地
(四)古生物学教材:《生物演化与环境》
(五)从化石研究现代鸟类生物学特征的演化
(六)迄今世界最早的不对称飞羽的首次发现(并列进展六)
(七)揭秘海洋生态系在二叠纪末大灭绝事件中的响应过程(并列进展六)
(八)埃迪卡拉纪具附肢两侧对称动物的足迹(并列进展八)
(九)雪球地球促进动物演化(并列进展八)
(十)贵州剑河寒武系苗岭统及乌溜阶层型剖面和点位(并列进展八)
并逐一介绍了十条进展成果的内容和重大意义。
成果介绍结束后,媒体记者纷纷向在场的专家提问,问题涉及金钉子的重要性、雪球地球时的严酷环境、早期动物演化、古生物教学等方面,瞄准大众兴趣。詹仁斌、彭善池、袁金良、陈哲、郎咸国等在宁的成果完成者相继回答了提问,现场气氛轻松活泼。
会上,詹仁斌理事长总结了此次十大进展的特点,指出,今年评选出的进展类型和发布渠道更加多样化,主要完成者年轻化,令人欣喜。
2018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的发布,有助于推动对地质历史时期生命演化历程的认识,有助于推进落实中央“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重大部署和新时期对科研与科普工作的新要求,扩大地质古生物学科的社会影响力,使古生物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的科学素质和国家软实力的提升。